第134章 断人财路,七级浮屠(1/4)
微风徐徐,西湖鳞波微漾。乌篷船荡开菱叶,白鹭冲天而起,掠过了孤山角。白堤的梧桐叶簌簌飘落,盖住了雷峰塔的倒影。轻轻推开雕花窗,桂香混合着浓浓的水汽飘了进来。“哗”的一声,桌上的宣纸微微一晃。林思成回过身,徐徐吐了一口气。记得前世徐谓礼文书被追回的时候,公安机关明确报道,是十七副。但李金钱,足足给他找回来了三十七副,比前世整整多了两倍还多。七卷录白告身:记录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年)至淳祐十二年(1252年)的官职文书。相当于现代官员的“任命书”,其中详细记载了南宋官员选拔、委任的流程。五卷录白敕黄:即朝廷颁发的敕命文书,涉及徐谓礼在任期间处理的政务、案件等,详细反映南宋地方行政运作。另有二十五则录白印纸:即官员考核档案,记录徐谓礼的考绩、奖惩、任期等等。都很罕见。不,应该说是极其珍贵:不但为研究南宋官僚制度,如考课、俸禄、差遣等流程提供了连续原始档案,更揭示了宋代纸质文献制作与保存技术的高度成就。以及南宋独创的“卷轴封装(轴头涂蜡)防氧、外罩矾胶绢囊防水”的纸质资料封存技术。只说一点:盗墓份子下坑后,这些文书全是从水中捞出来的,谁敢信?更有甚者:堪比敦煌藏经洞文献的完整性。因为这些玩意,推翻了好多已有结论的历史研究成果。等于好多宋代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数十年的辛苦研究,全是白辛苦。所以,何止是二十亿?而他就花了十万,而这十万:五万是文物贩子从盗墓份子手中买回来的成本价,剩下的五万,是给李金钱小弟的辛苦费。即便早有预料,林思成依旧觉得神奇:这样的东西,就卖五万?反倒是另外几卷,在林思成看来像是搭头一样的“龙泉吴氏买地契书”、“吴氏陪葬佛经”,花了林思成三十多万。这是从离徐谓礼墓三十多公里外的永康买回来的,同样的纸质,同样的封装技术。有这几件,可以进一步映证徐谓礼文书的真实性,算是意外之喜。而李金钱,就用了两天……林思成暗暗的一叹,俯身卷起文书。顾明也来帮忙。“成娃,这些东西都挺贵吧!”林思成点点头:这样的东西,已经不能用“贵”来形容了。顾明的眼睛“噌”的一亮:“能卖多少钱?”“卖?”林思成怔住,“脑子有坑?”他能保证到时候这些东西不被没收,都得烧高香,还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