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要保护好(月票加更9/9)(1/5)
商妍后退了两步,瞳孔微缩,双眼迷离。圆口丰肩,腹部浑圆,纹饰流畅,发色淡雅……只凭肉眼,找不出任何一丝修复过的迹像。真就是之前长什么样,现在仍旧长什么样。但往前凑到近处,再用高倍镜,就能清楚的看到修复后的痕迹。并非林思成手艺不高,而是基于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必须要补成这样。既视觉可识别性、检测技术的兼容性、修复材料的可逆性。说简单点:眼睛可以看不出来,但用放大镜必须能看的出来,用机器更要能检测得出来。这是国际公约的文物修复核心准则,国内《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权威文件更有详之又详的明确规定。但正因为这样,修复难度才高:商妍绝对算是内行中的内行,用眼睛,咋看咋像真的。但拿放大境一瞄,外行中的外行也能看出来,这是补好的残器……而更让商妍惊叹的是,林思成对于“传统”、“复古”原则的苛求程度。所有的技术全部用古法:拼接用古法,雕胎用古法、补绘用古法、烤釉更用古法。包括各种原料:胎泥、釉料、钴料、胶水……但凡和现代科学沾边的,能不用就不用。算来算去,也就检测观察、入炉复烧用的是现代的手段。所以,为了确保能过审,就这一樽成化大罐,林思成补了近五天。先不说水平有多高,就这份用心、专注,力求完美的精神,她手底下的学生加起来都比不上。但商妍已经不嫉妒王齐志了,因为从今天开始,她也能对别人说:这是我学生。虽然不是导师,只是指导老师……正儿八经的导师正满面红光,手里攥着厚厚的一沓红包。王齐志一个一个的发,连声道谢:“辛苦……这几天辛苦了……辛苦辛苦……”商妍也有,包括王齐志自个也有。不算多,但绝不算少:一人两千,抵李贞冯琳一个半月的工资。轮到林思成,王齐志把红包往他手里一放,又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休息,缓缓脑子,这一周什么都别干,什么都别想,就吃、喝、玩……剩下的交给老师!”林思成点点头。连轴转了五天,虽然不至于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大脑基本是满负荷,甚至连梦里都梦到的是修大罐。一直保持超高强度的亢奋状态,精神一直紧绷,偶尔的时候甚至会出现现实和想像分不清的幻觉。很正常,但确实得休息,不过顶多缓个一两天。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王齐志叹口气:“十一了,我的傻徒弟!”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