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契丹人眼中李彻的长相(2/3)
,孔、孟所代表的先儒也。
庆帝虽然也用儒生,但自己却是打心底不信儒的,他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什么东西对维护统治有利,就用什么。
而李彻呢,更是彻彻底底的儒教叛逆,从奉国大学那群学生不学儒,只学文就能看出。
但,这‘往圣’真的只代表孔孟之道吗?
或许,老六他想继承的不是孔孟,而是诸子百家,炎黄二帝,乃至从古至今华夏历代先贤之志呢?
庆帝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过度解读,但文字的表达就是这样的。
当李彻把横渠四句带到这个世间后,这句话的解释权便不归他所有了,而是归天下所有读书人。
为万世开太平。
庆帝的视线落在最后一句话上,没有再想什么,只是微微叹息了一声。
这句话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种宏愿。
宏愿嘛,这种东西就不是用来实现的,也不可能实现。
像是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像是阳明先生的‘立德、立功、立言、立身天地’。
庆帝知道自己不是圣人,做不得这种大事,但他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伸出手,将面前的纸张翻了面,再次拿起毛笔。
墨迹尚未干,力透纸背,在纸张背面仍能看到些许轮廓。
庆帝闭目思忖片刻,再次睁开眼时,眼神中已经满是决绝。
轻轻抬手,又是四个大字落在纸上。
“黄瑾。”庆帝将纸张甩给黄瑾,后者连忙接住,“明日,将此字交给奉王。”
“老奴遵旨。”黄瑾连忙答道,再抬头看时,发现庆帝早已消失在房间中。
他下意识低头看向纸面,却见上面写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
科学当兴!
。。。。。。
接下来几天,庆帝完全沉迷于朝阳城,或者说是科学。
他整日往返于奉国大学和朝阳城之间,每天都找不同的奉国学者交流,不厌其烦地请教。
除此之外,他还会和桃源派的农学弟子下田,讨教庄稼生长的规律;会和奉国商队的领队沟通,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