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下一站,悉尼!(1/6)
1885年,4月25日,莫尔斯比。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伴随着火炮的咆哮与钢铁的撞击。浓烟、烈焰、爆炸声主宰了整个海湾。“天京”号战列舰巨大的司令塔内,此刻也弥漫着硝烟和紧张。刺耳尖啸的弹丸破空声不时在四周响起,就在十几秒钟前,一发英军速射炮的弹片狠狠刮过司令塔厚重的装甲舷窗,好在经过特殊加固的装甲舷窗这一回承受住了考验,只有少量细碎的弹片从舷窗的缝隙中钻进了司令塔。舰体不时传来沉闷而剧烈的震动,有时是己方主炮齐射的后坐力,有时则是敌弹命中的重击!官拜南太舰队副司令罗新华中将双手死死按在海图桌上,身体随着舰体的每一次震动而起伏,但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却死死盯着前方炮火连天的韦盖尼山脉主峰方向,未曾有半分动摇。他额角有一道细小的伤口,是被一枚细小的弹片划破的,渗出的鲜血凝结在眼角,他却浑然不觉。“汇报情况!”他的声音低沉穿透了嘈杂的噪音。“敌反斜面炮群火力未减!应该是100毫米以上的野战加农炮!至少有四个炮群在向我方左翼巡洋舰分队倾泻火力!弹道隐蔽,极其刁钻!”他的副官小野寺椿上尉的声音急促地响起。罗新华转身快步走向传声筒,拨通了位于司令塔上方的主火控站。“李鼎新上校!”他的命令干脆利落,“计算G7炮群坐标!定位!压制!”“是,长官!”应和的是一道极其冷静、清晰、不容置疑的声音。随后,“天京”号的炮术长就亲自伏到了一台最新式的德制蔡司大型体视式测距仪上。这具测距仪沉重精密的光学棱镜和刻度盘在他手中仿佛活了过来。透过镜头,他眼中过滤掉了一切干扰信息,只有远方山脊线上那些稍纵即逝的、代表炮口火焰和炮弹轨迹的闪光点,以及飞艇观测员通过莫尔斯电码闪烁灯不断传来的修正数据流。这位上海海军军官学堂和海军参谋学院的高材生的思维在以惊人的速度运转:“目标阵位计算.真子午线基准:273度42分.综合风向西南风,阵风七节横风偏流舰速、地速矢量合成.”他一边观察,一边从口中低声而迅捷地吐出一串旁人难以理解的参数。而几个挂着少尉军衔的计算士则用手中的铅笔在炮术计算簿上飞蛇走笔,留下复杂的运算公式和最终的射击诸元。数字在他们的脑中化为舰炮的姿态、火炮的角度、炮弹的飞行轨迹、目标的毁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