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三辈子吧(1/5)
学塾每隔十天就会有一次休假,名为旬假。学塾里的那位人人都喜欢人人都尊敬的小谢先生每个月都会在旬假这天回家去。他才十八岁多些,可在这座学塾却已经有些德高望重的意味。虽然年少,可他学问高。学塾里那些老先生们有些什么不懂的地方也会去问他,不管问什么他都能给出格外明确的回答。不会回避,答案就像天生刻在他脑子里一样,标准的,像是经过上千个年轮的印证。一开始这些老先生们还不服气,于是特意挑了些偏僻晦涩的学问假意请教。可哪怕是老先生分翻箱倒柜找到的冷僻知识,小谢先生也能娓娓道来。出处,寓意,解释起来一字不差。于是就有人说小谢先生这个年纪却能学贯古今,一定是文曲星下凡。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小谢先生这么大的学问为什么不去考功名?学塾里的每个人都无比确定,只要小谢先生想考就不可能考不中。学塾里那些老先生们只是不服气,又不是坏。怕他埋没,暗地里都写信给自己做官的门生举荐。也有官府里的人特意来找小谢先生,他总是客客气气的拒绝。他说他无意入仕,此生唯一想做的就是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明理。有人劝他说孩子们总会长大,他回答说总是会有孩子。这座学塾里一共有一百多个孩子,其中有将近二十个孩子是跟着小谢先生一起来学塾的。他们原本住在一个不算废弃但也破败的大院子里,每天都是小谢先生教他们。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要照顾这么多孩子有些艰难。因为他不仅仅教孩子们读书认字,还要照顾孩子们饮食起居。这将近二十个娃娃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那个众人都疼爱的小名叫妮妮的小姑娘才五六岁。才十八岁的小谢,已经做了两年的小先生。后来这些孩子们都到学塾里上课,他们都对两个人无比感激。哪怕他们还那么小也知道,能在这么明亮宽敞还不需要他们家里掏一点钱的学塾里读书需要感激两个人。一个就是他们的小谢先生,另外一个......是叶千办。学塾其实不收课业费,但要收一些笔墨钱,家里离得远的可以在学塾吃饭,还要交一点点饭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点钱其实完全不算什么。可这些孩子特殊。他们之中有一半人家境不好,家里爹娘都是从外乡来长安讨生活。当爹的靠一把子力气在小淮河做挑夫,当娘的靠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赚钱补贴家用。这样的孩子家里虽然说不上富足,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