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 辽宁,则天下宁(1/8)
大明的监察体系,都察院的御史,其实有着非常鲜明的上管下特色。京师之内,看起来是七品监察御史的言官小吏,弹劾元气大臣,典型的就是谭纶朝日坛咳嗽,被言官群起而攻之,但当时的礼部尚书陆树声也咳嗽,却无人弹劾。这完全表明,在万历维新之前,都察院御史早就在长期的朝堂争斗中,变成了大臣之间相互斗争的武器,这些言官小吏背后站着的是元气大臣。张党和晋党决战中,现在的应天巡抚王希元,还有曹大埜、刘芬庸等人,也都是张居正的武器。看似是言官小吏,其实是元气大臣互相争斗,所以仍然是上管下。而在京师之外,巡抚都挂着京堂的副都御史、六部侍郎、尚书在地方履职,京官高两级,自永乐年间初创巡抚制度,到万历年间,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巡抚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一方之长,总管手下的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等。而地方巡按,管不到三司衙门,巡按主要监察的是府州县等官吏。被朝廷直接管辖、监察的省级官员及以上,就是朝廷直管官吏,被地方御史监察的则是地方省管官吏。这里面的差距很大,就像一条鸿沟一样,只有跨过这条鸿沟,被朝廷直管,在官场上,才能算是真正的朝廷命官。朱翊钧、张居正计穷,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这个上管下的问题。京师是个很特殊的地方,这里面生活了太多的达官显贵,以至于顺天府无论做什么都束手束脚,而且衙门里都是这些达官显贵的家丁奴仆。张居正说他解决不了,朱翊钧想要让京营直接接管,被大将军戚继光否定,这太危险了,政治中心的剧烈波动,会造成一股恐怖的政治风暴席卷大明全境。戚继光灵光一闪,提出了让京师四个官厂的匠人,充任衙役和六房书吏,来解决这个问题。戚继光越想越有可能,猛的站了起来,而后思索良久,才说道:“陛下,官厂的住坐工匠,绝不是穷民苦力。”在阶级的划分上,大明常常把匠人划分到穷民苦力之上,但是根据新的士农工商的划分,住坐工匠应该划分到农,也就是有生产资料的这一阶级,因为很多住坐工匠现在都有了身股,他们是官厂的主人之一。京师四大官厂,西山煤局、永升毛呢厂、永定毛呢厂和永平机械厂,四大厂的住坐工匠高达10万余众,这些匠人,是以官厂为中心的庞大集体。戚继光面色严肃的说道:“陛下,虽然大明士林对阶级论非常抵触,认为矛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