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此方便门一开,万门皆开(4/9)
。不存在的乌托邦、理想国、大同世界、虚妄大明,叙事都是一样的,认为历史必然向着某个特定的目标去发展,任何偏离这个目标的行为,都应该视为错误和失败,应该严厉打击。这种以目的论倾向,就像是典型的不切实际,袖手谈心性,殉国水太凉,剃发头皮痒。反腐司就要把所有贪官污吏杀尽杀绝,反腐司不办五万银以下的贪腐案,就是错误的,失败的!徐成楚不问京师到开封段驰道贪腐,就是失败的错误的,背叛皇帝,辜负圣恩。这就是士大夫最擅长骗人的六种手段。“最近凌次辅整肃官厂,你知道吗?”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找了个案例给朱翊镠讲解政治的逻辑。朱翊镠思索了一番说道:“臣弟知道,凌次辅似乎抓了一大堆人,文成公的侄子王建,也被捕了,人心惶惶。”“官厂人情过重,最初是好的,但人情太重,制度就会失效,今日整肃,就是为当初人情过重还债。”“但出了王建这个案子,就要全面否定文成公对官厂的一切贡献吗?从否定文成公这个人,到否定官厂的一切吗?”朱翊钧问了一个问题。朱翊镠思索了许久,才说道:“那自然不能。”朱翊钧笑着说道:“但士大夫们最擅长这么做,已经在借着王建这个案子,在全面否定文成公的贡献,全面否定文成公,否定官厂的一切了,顺便否定朝廷了。”“底层和顶层的利益越是趋同,该组织就越是长久,但想要长生不老、万世不移,又需要反复的纠正过去的错误。”“矫枉必过正,但在矫枉的过程中,绝不可以全面反对和否定,否则会左手打右手,最后在党锢之祸中,自己打死自己。”只是底层和顶层利益完全趋同,是不可能万世不移的,需要反复纠正实践中的错误,才能更加长久。矫枉必然过正,但矫枉不能全面反对,否则就是现在的自己杀死过去的自己。这就是矛盾的现实。“可是…如果不能全面反对,如何彻底革除旧弊?如果无法革除旧弊,那一定会留下一大堆的隐患。”朱翊镠很快思考到了陛下说的办法,也做不到万世不移。每一次对过去的纠正,因为不能全面否认,都会留下各种隐患,这些隐患积少成多,最终会覆灭任何形式的组织。可搞全面否认,死得更快。“对的,没有长生不老,也没有万世不移。”朱翊钧十分肯定的说道:“你不要想太多,能弄个两三百年不灭亡的金山国,就已经是祖宗保佑了。”“谨遵陛下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