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富者居华堂,锦衣琼筵;贫者栖陋巷,糟糠难继(4/8)
有一个叫做班达城的地方,这里也是一个港口,没有大明水师驻扎,虽然隶属于旧港总督府,但因为总督府缺少读书人,不太重要的班达城,旧港总督府甚至没有派遣官员。这里的毒虫和毒贩完全混在了一起,抓也抓不完,抓到了也不一定定罪,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衙门,只有当地几个部落的酋长轮流坐庄。你今天杀了我的人,明天我坐庄,就要杀你的人,所以不抓、不判、不执行,也没人去缉毒。可是鸦片泛滥带来的暴力问题,也是这些个酋长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地酋长们在短短数年内,就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把班达城所有的毒贩,都集中到一两条街区内,在这个毒街里,任何的阿片生意都不会管,甚至还会委派类似监当官的官员,维护交易公平。但这个街区里的毒虫、毒贩,可以出城,但在城中,就不能离开这两条街活动。如此一来,班达城看起来治安变好了许多,只需要一场瘟疫,这些毒虫、毒贩们会自己病死。因为纬度的原因,班达城没有四季,只有夏天,是疟疾爆发的重灾区,本身疟疾就已经十分致命了,这些毒虫身体很差,金鸡纳霜又极为昂贵的,这导致毒虫,基本都不会活过五年的时间。椰海城也是从班达城的毒街方式内,找到了灵感,很快,各个汉乡镇、城池都采用类似的方式,让这些毒虫集中在这些毒街里,自生自灭。这也就是朝廷缉毒的意义所在,毒虫和毒贩们会自己死去,各种疫病、街区糟糕的环境,更容易把身体很差的毒虫带走。种植罂粟,收益本来就不高,慢慢的整个南洋的产业,就会向着正经生意转变。说是街区,其实就是两道三排,联排木房,甚至没有任何的道路,一下雨就是颇为泥泞。只要大力缉毒,就能遏制鸦片扩张规模,就能让染毒人员的数量,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百分之五这个阈值。吕宋、旧港累积了大量的缉毒经验。根据林辅成对吕宋、旧港的走访,只要将毒虫、毒贩的数量降低到该地区总人口1%以下,鸦片在该地区,会在五到十年内彻底消失不见。染毒人员在1%到5%,鸦片的泛滥,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一旦超过5%,鸦片的泛滥,会不可阻挡的进行快速扩散,增长速度,超过所有人的想象。而缉毒的另外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塑造共识,将竖切的南洋,变成大明更加熟悉的横切,也就是王化。朱翊钧看完了林辅成《南洋游记》,确定林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