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你说的让大明再次伟大,包括我们吗?(5/10)
命的妖风,正在席卷整个泰西。
受损害最严重的两类人,第一类就是不掌握分配权力、无法享受到大航海红利的穷民苦力,但凡是风吹草动,最先承受代价的就是他们。
第二类则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
这些旧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不得不减租留下农奴、货物需要向大城市运送,但因为激烈竞争导致利润微薄等等因素,大幅减少,以至于贫困破产。
以上的种种特征,和大明在开海之后社会矛盾,表现出了极高的相似性。
旧地主们的利益切实受损,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万历维新中完成华丽转身,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的恐惧,催促着旧地主们铤而走险。
杨巍案、田一儁案、选贡案、池州府劫船案都是基于这种恐惧爆发。
对于泰西而言,货币在快速的贬值,投机之风,就吹遍了整个泰西,金债券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就有了充分的时代背景。
如果此时出现一个‘急需大量贵金属、又能提供近乎无限的货物、关键是能够提供丝绸、茶叶等奢侈品’的地上神国,就可以解救泰西于水火之中。
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贵金属太多了导致的矛盾。
这也是费利佩要蛮横的给大明加关税,又要派遣使者和大帆船来到大明进货的原因,因为西班牙人不来,葡萄牙人、法兰西人、尼德兰人、英格兰人就会来到大明。
英格兰明知道被大明厌恶,但每年还要派出使者,明知道不会被大明皇帝接见,但还要来碰碰运气,就是等着费利佩昏招迭出的时候,趁机取代西班牙友邦地位。
该死的法国佬似乎抢先一步,搞出了大光明教这种吊诡的东西,来献媚大明皇帝!
“沈宗伯对于矛盾的理解,在朕之上,朕倒是没有看到费利佩的迫切。”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的前半截,对沈鲤颇为赞赏。
大帆船贸易是基于需求,而不仅仅是行政命令。
“他站在干岸上,旁观者清,自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拍板的又不是他。”冯保日常给大明官员上眼药,能说坏话,坚决不说好话,省的陛下误会他跟士大夫同流合污。
要肩负历史考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