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的确良(2/4)
这一天。
周春明跟贺海波和倪旺材,去了一趟樟树药都。
把之前囤积的细辛和黄连,都找到了买家。
利润空间确实很大,跟他记忆中的价格差不多。
其实现在,樟树还只是个小地方,唤作清江县,并没有正式冠以药都的称呼,但是中药材交流会开了蛮多届了。
之前周春明看报纸,清楚的记得,樟树药交会来了上千家单位,交流了七千多种药材,成交金额上亿。
这可是1980年,一个小目标属于天文数字。
哪怕还没建成药材交易大市场,商家也非常多了。
到了这种地方,看到如此多的同行,周春明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他也顺带着,跟几家老牌中药材商贩留了联系方式。
到时候通过电话沟通,比较容易了解药材行情,知晓价格波动。
在樟树待了一天。
周春明又迅速赶回去。
因为布店已经准备充分,开张在即。
所以,他要跟赵永红一起去进货。
当下的布料市场,还是以棉布为主,甚至,还有农民朋友用自家的棉花纺织粗布。
不过,的确良的面料,在去年已经国产化。
但是它的流行,时间还要更提前一些。
先是干部和知识分子穿,后来逐渐发展到工薪阶层,以及各界群众跟风。
在羊都的市场上,每米的确良的价格是两到三块钱。
如果去化纤厂进货,价格还要更便宜。
这玩意就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
毫无疑问,八十年代是的确良的高光时刻。
它将会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但是,这种布料的弊端也很明显。
穿在身上不透气,不排汗,天热它也热,天冷它也冷,如果不慎淋了雨,穿在身上跟塑料布一样,更有走光的危险。